我最喜歡的一個英文字,是「Be」。
「Be」的意思是:是怎樣就怎樣、該怎樣就怎樣、不扭曲、不勉強。

「 Be」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一切的人、事,都處在最自然、最輕鬆、最不做作
、最不費力的狀態。
我認識「Be」,要追溯到 1970年。
那年我三歲,什麼都不懂。
那年五月,風光了十年的披頭四推出最後一張專輯:「Let It Be 」。

併肩作戰的好友反目成仇了,
他們唱:「 心碎過的人都同意,唯一的答案是 Let It Be
也許現在分手了,但有一天他們會重逢,唯一的答案是Let It Be。」

高中時第一次聽到這段歌詞,搞不懂「Let It Be」是什麼意思。
到處問學長,沒人說得清。
問補 習班 老師,他竟沒收了我的錄音帶,要我專心做模擬考題。
似懂非懂之下,我用手抄下歌詞,塞進錄音帶盒子中,寄給郊遊聯誼回來後就不理我
的女孩。
她沒回我信,我一直記恨到大一。

這些年在國內和國外,感情和事業起起伏伏。
當我最得意和最失意時,我會放這首歌。
簡單的鋼琴前奏後,我聽到保羅麥卡錫的歌聲、約翰藍儂的合音、喬治哈里遜的吉他
,和林哥史達的鼓。

我一直不懂:就要解散的四個人,為什麼還能唱出這麼動人的歌聲? 唯一的答案是
:Let It Be。
順其自然,不再強求。不需過度感傷,也不需過度瘋狂。
事情是這樣,就讓它這樣。
人生是一個大循環,來日方長。
「Be 」,就是回到最原始、最簡單、最自然、最正常的狀態。
這聽起來簡單,很少人能做到。
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當我們發揮潛力時,也扭曲了自己。
社會鼓勵爭權奪利,所以不管我們本身對名利是否有興趣,
不管是否有追求名利的個性和條件,我們都一頭栽進了名利的漩渦。

十年、二十年,我們成功了。卻身心俱疲、人事全非。
那時再花大錢來放鬆紓壓,勉強回到「 Be」。
甚至去放鬆,都只是因為放鬆是一種流行。
於是渡假還帶著電腦,一邊按摩一邊接手機。 終其一生,我們努力扮演定義狹窄的「
成功者」。
而不是隨遇而安,當一個海闊天空的「自由人」。 「成功者」若活得快樂,有什麼不
好?
可惜的是,身旁充滿了成功而不快樂,而且令周遭的人比他更痛苦的人。

「自由人」不會是媒體明星,卻是好伴侶。
和他在一起輕鬆愉快,沒有負擔。你隨時來去,他不介意。
他沒錢招待你,在一起要各付各的。但那種自立自強的快樂,遠超過七星級。

我常不解,為什麼「成功者」會不快樂?
為什麼賓士車?堛漱狻d,常擺著臭臉、各看一邊?
為什麼俊男美女,常找不到終生伴侶,甚至用自殺來了結?
我沒有答案。
我猜測在變成成功者的過程中,他們做了很多不開心的事。
過度扭曲自己,就像彈性疲乏的橡皮筋,最後變成直徑很大、但失去功能的圓形。
既不滿足於大而無當的外觀,又回不到小巧玲瓏的本性。

「自由人」也有窮困遼倒、跳樓自殺的。
但縱使一毛錢都沒有,他們至少有一樣寶貴的東西,就是自己。
他們不會動不動就發「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牢騷,
他們百分之百控制自己的生活,就算要跳樓,也要選在自己最喜歡的餐廳。

「成功者」和「自由人」沒有必然的優劣,一切要看當事人的個性和際遇。
選擇的唯一標準,是「Be」。

從古到今,老祖宗不斷宣揚「Be」: 順其自然、水到渠成、順天應時、順水推舟
… 等。
上面任何四個字,都很難做到。
而且除非到了六十歲,或是突然得了癌症,很少人會覺得「Be」有什麼好。
從小受%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che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